企業:青島海興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建磊
手機:18562791097
郵箱:1325404688@qq.com
地址:青島膠州市馬店鎮宏申路西首
網址 : www.riolagoa.com
外貿部
聯系人:陳經理
手機:0086-13853282556
郵箱:1737936176@qq.com
網址:http://en.qd-hisea.com/
先前介紹過海藻在小鼠腸道健康上的作用機理,近日關于海藻在水產上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今年6月份葡萄牙學者以斑馬魚幼蟲為模型生物,評估大型藻和微型藻類提取物對病毒和細菌病原體的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并探索其免疫調節潛力和腸道形態的影響。在建立的魚類細胞系中,分析了兩種大型藻類(墨角藻F, 石莼U)和一種微藻(微綠球藻N)的提取物的細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
實驗方法
實驗配制了一種植物飼料為基礎的實用飼料(對照飼料;C)和其他7種飼料(包括1%的FM50(墨角藻F)、UM50(石莼U)或NE80(微綠球藻N)提取物,兩種提取物(飼糧FN、FU和NU)的混合物,以及三種提取物(飼糧FNU)(見表)
實驗結果
墨角藻和石莼的提取物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對幾種細菌具有體外抑菌作用。在體內使用墨角藻提取物獲得了Z理想的結果,當單獨加入到飲食中發揮抗炎作用,并與其他提取物結合時誘導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
此外,除了調節免疫反應外,飼料中添加海藻提取物也改善了幼蟲的一般腸道形態狀態,但需要更長的試驗時間才能獲得更一致的反應。
本研究將C飼料作為具有挑戰性的對照, 飼喂5天后,以描述植物性飼料對斑馬魚幼蟲腸道的有害影響。飼喂對照飼料的魚發現上皮完整性偶爾受到破壞,腸上皮細胞頂端出現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空泡(圖A)。飼糧F組的魚腸上皮細胞也有輕微的空泡形成,而實驗組沒有觀察到腸上皮細胞的進一步破壞(A為對照組,B、C、D、E、F、G、H組為實驗組)
綜上所述
本研究結果證明了藻類作為水產養殖業生物活性化合物天然來源的潛力。對斑馬魚幼蟲來說,植物性飲食可以刺激抗炎活性,而當與其他提取物結合時,它也可以促進免疫激活。此外,飼糧中添加藻類提取物可Z大限度地減少植物性飼糧引起的腸道變化,這對水產飼料工業可能是非常有前途的。